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简述(一)

关于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简述(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生物教学优化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谈及了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笔者的相关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为了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也被称作为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应试教育正在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姿进入了校门,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可以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规律。在注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现将几年来从事多媒体生物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一、生物现象演示的优化
  
  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一串跳动的文字,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新鲜、好奇、兴奋感,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使思维聚焦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并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
  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用图片、语言是难以准确、生动、形象地加以表述的。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把复杂的生命过程简单化,把内部的生命过程表象化,如血液循环、植物开花、受精、母体内胚胎发育的过程、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细胞分裂、生物的生长等等。还可以利用动画把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吸水的原理和过程等。这样就把生命过程准确、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真谛,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生物过程模拟的优化
  
  自然界中,有许多稍纵即逝的生物过程,只有通过极为细心的观察才能把握,经过认真的分析才能理解,对于观察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想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这样的快镜头变为慢镜头,适当延长过程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
  生物世界,既有细微、简单的个体,又有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既有瞬间的变化,又有漫长的生长、发育和演化过程;既有陆地上跑的,又有空中飞的,还有水中游的;既有外部直观显现的,又有内部难以观察的。如何将这些引进课堂,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后,就可以将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跨越时空,深入细微或统览全局。如人的胚胎发育,从受精到胚胎再到胎儿直至分娩的全过程,就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生动地、系统地、完整地展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看到巨大的虎鲸,又可以观察到电镜下的病毒;既可以看到广阔的大草原,又可以看到茂密的热带雨林;既可以看到海洋里的鱼群,又可以看到空中的飞鸟;既可以看到现实的存在,又可以再现不复存在的原始地球、恐龙世界。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物个体的各系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习从微观探究生物个体的特征,从整体上把握生物系统的发展变化;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强化了学生思维的整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