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组织有效性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一)

组织有效性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努力的探索高校学生党建的创新路径及有效模式。通过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组织有效性理论的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实现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外部有效性”与“内部有效性”的“内外统一”,进而将组织有效性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党建的研究并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组织有效性理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内外统一”
  
  近年来,各高校党委普遍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建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求高校学生党组织不仅要适应外部变化的要求而且要加强内部的有效整合,从而保证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组织有效性理论的要求:一个组织能否适应外环境的变化并适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是该组织得以继存的充分条件,这是组织有效性的第一个要求:即组织的“外部有效性”。当然,这里会产生不一致现象。另外,该组织能否有效地执行并落实上级组织的要求,发挥各层次各部门的整合作用,是该组织得以有效续存的必要条件,这是组织有效性的第二个要求:即组织的“内部有效性”。当然,这里也会产生不一致现象。最后,该组织能否实现“内外统一”是该组织得以长久续存的充要条件。这是组织有效性的第三个要求:即组织的“内外统一”。这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模式。由此,笔者借鉴了社会系统学派组织有效性“内外统一”的分析视角,产生了这篇文章的理论构思。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以下不可忽视的五个主要问题:
  第一,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调查表明,在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连自己都显得理不直、气不壮,不敢联系实际,加之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够,从而导致形而上学色彩浓厚,不能有效地触动大学生的行为和灵魂。
  第二,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相对不足。调查表明,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学生党组织却存在着对党员管理教育重视不够,组织生活不健全,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足等问题,与校园中日益活跃的各种群众性社团活动相比,学生党组织的声音很是低沉,甚至吸引力减弱。
  第三,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和表率作用发挥不够。不可否认,我们发展的大学生党员基本上都是综合素质较高,政治立场坚定的。他们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但也确有部分学生党员不履行职责,重名利,轻实干,表现是“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严重损坏了党员的整体形象。
  第四,少数大学生党员的素质亟待提高。这些年来,高校吸纳的绝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主动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和信息的影响。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党员不注意维护党的形象,甚至忘记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入党的积极性曾经是那么高,而现在却是党性意识丧失,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退化。
  第五,发展党员分布比例不平衡。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实行的学生党建新目标是,“一年级班班有党员,二年级班班有党小组,三年级班班有党支部。”这一模式下的发展分布比例是不平衡的。首先,表现在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特别是和毕业班之间的比例不平衡;其次,表现在―般学生党员数量和学生干部党员数量之间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