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一)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教改探索
  【论文摘要】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己全面展开,课堂教学要求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一、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情感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节的结尾部分,我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的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的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我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二、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义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