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一)

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一)

详细内容

教学,简而言之,“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教育效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课堂真正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把好入门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把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入门关。学习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密相连,而师生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形成了融洽平等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或她)的课。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历史课上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利条件。
2、把好导言课的入门关。学生是否喜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学生长达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例如,高一导言课可以这样设计:通过课前调查学情,课堂平等对话,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通过导言课进行历史学科认识的导入、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历史知识构架的介绍,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综合概括。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间接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3、把好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的入门关。学生自学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例如指导学生读教科书,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历史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要提醒学生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作批注。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1、课堂教学生活化。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际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课堂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
例如,教学“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时,不妨让学生谈谈本地生活的变化,以说明农村改革的意义所在,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村改革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能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2、增加乡土资料。例如:讲授《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时,可利用本地的少数民族人文资源,用系列探索活动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访、拍摄照片等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其课前学习活动成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