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一)

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一)

详细内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成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形式,并已获取了一些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具体明确到位
  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也是生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根本;而质疑又是学生主动求知、自觉学习的生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中要紧扣教学三维目标创设情境,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思考等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即要具体、明确、到位。一道改错题的具体情境,就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学会了计算方法,并归纳出法则,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最大的收获。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新知生成
  奥苏.白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要能及时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且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也就是既关注生活实际,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激励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旧知能有效生成新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日期”或其他具有实际意义的“数”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倍数”的具体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形成两者概念的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有趣且现实的情境中投入到新知的探究过程。
  三、创设活动情境,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其实也是活动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体现数学的价值。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有余数除法”这节课,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