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语文自主学习的“ 活”教及其操作(一)

语文自主学习的“ 活”教及其操作(一)

详细内容

【摘 要】语文教学的课堂结构要从传统的课堂结构中解脱出来;语文教学的形式要走出沉闷空气的桎梏;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主客易位。因此,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大胆激励学生自由、自主探讨课文,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效的困境,走出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学生却学不好语言的怪圈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语文 自主学习 问题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面面俱到,从时代背景到内容分析,从课文结构到字词运用。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素质培养,使语文教学走进死胡同。
  问题二: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从小就接受现代科技可视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习惯教师单向传授的语文课。喜欢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语文课。如果语文教师不能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死气沉沉的授课形式中走出来,从“一人独奏催眠曲,众人皆在梦魇中”的僵死氛围中走出来,那么,学生必然对教师的那张毫无生气的、说道式的脸感到乏味,从厌倦作业、厌倦催眠曲式的絮叨发展到对语文学科毫无兴趣。
  问题三: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人们耳濡目染我国对教育形式、教学理论的探讨,教育问题受到社会、教师和家庭的空前关注。家庭中的父子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已经实现由训诫式向平等、对话式的转变,知识传授已由单向传授、被动接受向讨论式的转变。“教师讲――学生听――上课抄――下课背”的道学式的授课形式不受学生欢迎,民主、平等、对话式的语文教学风格倍受青睐。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语文教学中的主客易位,仍然保持居高临下的家长式姿态,学生必然对教师的那种自以为是的说教由不适发展到对语文学科的反感。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要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一些观点认为,教师 “一言堂”不行,语文课应按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思路,由教师设计出一个个问题,由学生讨论并由教师补充订正,以完成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即语文课是教师指导下的“双边”互动的“解惑”过程完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不成功的。因为教师设计问题时,是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认识的,教学程序只是教师思维的外化,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被动的“思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思维的光芒被统一的模式所屏蔽,学生的个性被教师的固定答案所湮灭。所以,这种“双边活动”还是实际意义上的“单边活动”。而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应该是放手让学生钻研教材,发现问题,把提问和主动权让给学生,让语文课变成教育主体自主识读,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讨论,在全班互动的基础上达到对教材的理解与共识的全新课型。
  2.教师要掌握语文教学的现代技术。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幻灯片、电视、电脑等多媒体技术,用尽可能生动的内容,多变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大餐”。
  3.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训练内容要针对学生探究课文时的提问,不是教师闭门造车“想”出来的。但学生的提问往往是驳杂无序的,不循语文训练的 “序”。这就要教师高屋建瓴,对语文训练的“序”了然于胸,随机选择学生提问中合于语文训练的“点”的部分,灵活地设置训练题;同时,语文训练的形式也要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形式多样的立体作业。尽可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