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不容忽视,本文探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德育;爱国主义;世界观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学校教育,德育不容忽视
  教书育人,应先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再教他们学习,尤其中学生的教学更是如此,这是由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龄小,知识少,好奇、贪玩,辨别能力差,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生事业的基础。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导致他们怕苦怕累,不努力,坐享其成。所以成绩上不去。因此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不容忽视。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现在的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无论学校行政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这样做不仅是贯彻执行教育法所要求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我们教师应抓住这些内容适时进行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结构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