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针刀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跟痛症(一)

针刀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跟痛症(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跟痛症 针刀 中药

笔者运用针刀疗法配合中药内服跟痛症治疗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35~76岁;病程3个月~4年;左足14例,右足9例,双足5例;X线片显示跟骨骨质增生5例。

诊断标准参照高等中医院校骨伤专业教材《中医伤筋学》相关内容。①跟骨疼痛,功能受限,行走困难;②查体跟底或跟骨内侧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或全足跟有压痛;③X线片显示:跟底有或无骨刺样增生物;④排除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滑囊炎、骨结核、骨感染、骨肿瘤引起的跟痛病变。排除有皮肤病、感染病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友病等伴发病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疗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前垫软枕,足跟部常规消毒铺巾,依跟骨跖面压痛点定位,先局部痛点注射麻醉,小针刀在压痛点内侧皮肤与足纵轴平行垂直刺入。当针刀触到肌腱抵止点时,刀刃沿其边缘一次切割,将附着在其下的变性软组织铲下剥离,然后出针消毒纱布覆盖针孔,拇指按压3~5min以压迫止血,外贴创可贴。

2.2 中药治疗 中药组方:黄芪30g,熟地20g,当归15g,秦艽、川芎、赤芍、桃仁各10g,红花8g,牛膝、独活各20g,骨碎补、地龙各15g,地鳖虫7g,水蛭3g,木香、炙甘草各10g。跟痛剧烈、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者加制川乌、细辛、乳香、没药;跟痛放射外踝及外侧小腿,游走不定加防风、白芷;足跟酸痛,重着、肿胀,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加防己、萆粟、薏苡仁;跟骨结节压痛局部灼热红肿,压之囊性感,得冷稍舒加忍冬藤、冂签草;跟痛跖内侧疼痛不移,痛如锥刺,舌质红,舌下瘀斑,血瘀严重加穿山甲、丹参;跟骨前内侧明显压痛点,可触及硬性肿物,骨质增生严重加杜仲、巴戟天;跟痛伴短气乏力,行动迟缓,气虚较重加党参、云苓;跟下失去压缩感,跟下空虚感,压痛范围广,腰膝酸软,手足不温,肾阳虚加附子、仙灵脾;跟骨隐痛,跟下空虚感,血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肾阴虚加枸杞子、女贞子。1天1剂,煎取400ml,早晚各200ml于饭后2小时口服,10天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患足疼痛肿胀完全消失,显效:患足疼痛肿胀基本消失,长时间行走后稍有不适。好转:患足疼痛肿胀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3.2 临床疗效 28例中,痊愈17例,显效7例,好转4例,愈显率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