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的讲解与演示
详细内容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学论文能否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是决定护生毕业后能否胜任护理工作且能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如何讲解、演示操作,如何让学生易于掌握操作技能尤为重要。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述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的讲解与演示。
讲解讲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动作名称、方法、要领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准确、完整地了解所学操作技术的全过程。护理操作课上的讲解是护理学基础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正确操作要领的基本途径。
讲解的内容讲解操作目的、用物和流程在演示任何一种操作前首先应讲解操作的目的,可以引用病例或设疑等方法导入课题来介绍目的,让学生产生学习该操作的兴趣。在介绍用物时,应介绍用物的名称、数量、准备方法、摆放的位置和顺序。比如讲授铺备用床一节,一定要讲解大单、被套和棉胎的折法,尤其是其与病房大门和床头桌的关系。每项操作都应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可用箭头来表示,然后按照流程讲解其中的要点及难点。比如,静脉输液的流程可以归纳为:核对、检查药物→倒贴瓶签→开铝盖→消毒瓶塞→加药→套网袋→再次消毒→查输液器→插管→携用物床边→核对解释→嘱患者排尿→备胶布→挂瓶→排气→拧紧调节器→选择静脉→扎止血带→消毒→嘱患者握拳→再次排气及核对→穿刺→见回血→平行再进入少许→“三松”→观察溶液是否通畅→固定→调节滴速→填写输液卡→整理。用这样的操作流程可以使操作步骤简化,易于学生记忆。
讲解操作的注意事项每项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都有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操作中应特别强调,护理学毕业论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其印象。在操作结束后,归纳总结注意事项,再一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进一步强化其记忆。比如,在穿脱隔离衣时应注意保持衣领清洁,避免污染衣领及清洁面。所以,在操作中应时刻提醒学生如何保持衣领清洁,避免污染衣领及清洁面,如在哪个地方、哪个时候、怎么做、注意什么问题等。
讲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要抓住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不仅要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而且讲解要精炼。对于技术动作的重点部分,力求讲得透彻,使学生明确技术的关键,务必使其牢固掌握。例如,在讲授皮试液配制这一操作时,关键要解释清楚1瓶40万U的青霉素如何配制成每毫升含500U的青霉素。可采用表格来讲解,具体配制方法。然后强调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重点和难点:第一,无菌观念一定要强;第二,剂量一定要准确;第三,动作一定要规范。
讲解形式要多样化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讲解。对于比较简单的动作,可用直陈法讲解;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可用分段法讲解。既可集中讲解,也可分散讲解。不但要讲解正确操作的要领,医学护理论文也要讲解常出现的错误动作,同时分析造成错误动作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技术。例如,在讲解戴无菌手套时,首先要讲解戴无菌手套的标准动作。其次要讲解常出现的错误动作:第一,涂滑石粉时,手高于操作台;第二,戴手套时,手太低手套触及操作台,手靠身体太近触及身体;第三,脱手套时,硬拉硬扯等。
这种正确和错误动作的对比讲解,能加深学生对正确技能操作的理解和印象。另外,在学生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同时,应多采用提问、对比法进行教学,这样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动作的正确与错误,同时能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穿脱隔离衣时,不少学生忘记操作前准备(脱手表于工作服口袋,不懂如何卷袖过肘,刚穿隔离衣时应手持衣领并向外反折)。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温馨提示:以上为我公司为您提供的部分医学小论文,如需医学论文,医学硕士论文,医学职称论文请您联系我们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021-585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