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68例尿道下裂患儿按手术时间前后分别设计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 ml冲洗新尿道支架管,1∶3碘伏液擦拭尿道口)、实验组(生理盐水 10 ml+庆大霉素8万 U冲洗新尿道支架管,1∶3碘伏液擦拭尿道口,红外线伤口局部照射)。统计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尿瘘、尿道狭窄、出血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尿瘘、尿道狭窄、出血发生率为7.9%,对照组尿瘘、尿道狭窄、出血发生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2,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出血,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起到确切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尿道下裂;尿瘘;应用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多见于男性。约占小儿泌尿外科患儿的1/3〔1〕。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手术方法很多,疗效各异,失败原因是并发症所致,其中尿瘘、尿道狭窄及感染占15%~30%〔2〕,尚未能得到更好的解决,这就要求手术技术的完善及护理干预的更新,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并发症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随机抽取我院3年来采用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68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通过统计学处理,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68例,均为男性,其中阴茎型60例,阴囊型8例;无阴茎下曲尿道下裂11例,有阴茎下曲尿道下裂57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7.4岁;住院天数13 d~18 d,平均14 d;均行带蒂皮瓣正位开口一期尿道成形术,术后放置尿道支架管1条,膀胱造瘘1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尿道下裂手术患儿30例。采用生理盐水 10 ml冲洗新尿道支架管,2次/d,由术后第1天开始冲洗,时间为7 d。1∶3碘伏液擦拭尿道口2次/d,由术后第3天开始,时间为8 d~10 d。
1.2.2 实验组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尿道下裂手术患儿38例。采用三种护理方法:生理盐水 10 ml+庆大霉素8万 U冲洗新尿道支架管,2次/d,由术后第1天开始冲洗,时间为7 d;1∶3碘伏液擦拭尿道口2次/d,由术后第3天开始,时间为8 d~10 d;红外线伤口局部照射,2次/d,20 min/次~30 min/次,由术后第3天开始,时间表为8 d~10 d。
1.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尿瘘、尿道狭窄、出血的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 四格表χ2值的校正。
2 结果
统计结果见表1。实验组:38例患儿中发生尿瘘1例,狭窄2例,无出血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7.9%。对照组:30例患儿中发生尿瘘3例,狭窄4例,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经统计学处理后,护理干预在预防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护理干预在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中的发生率(略)
注:χ2=4.22,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