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冠心病的辨证论治(一)

冠心病的辨证论治(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在临床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方法将近年中医门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补为主”,“以通为用”的原则,给予治疗。结果8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有效率达94.3%。结论学选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温阳豁痰等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中药辨证论治
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属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的一种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收治10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40-70岁不等,其中男68例,女32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4余年。
1.2收治标准
依据参考文献[1]缺血性心脑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拟定为冠心病的患者。
2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应遵循“以补为主”、“以通为用”的原则。“补”主要是补气,补肝肾;“通”主要是理气,活血,化瘀。对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气滞血瘀型患者,仅用理气活血化瘀药常常不够。冠心病人的气滞血瘀常与气虚有关,因心气不足导致的血气瘀滞,宜七分益气,三分活血。
2.1活血化瘀法囚宗气不足以贯心脉、行气血,而致血行无力,甚则瘀血内阻,故胸痹病常兼气滞血瘀之证,如胸部疼痛,固定不移,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舌质紫暗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等。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兼用行气止痛药治疗。
2.2温补肾阳法适用于胸痹心肾阳虚之证。宗气内虚,进一步则损及阳气,久则损及元阳,而致心-肾阳气虚衰。心阳衰则鼓动无力,不足以运行血脉,证见心悸、心痛;肾虚不能温煦,故见畏寒怕冷,并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增多等一派肾虚兼证。由于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故治宜温补肾阳为主,肾之元阳充足,则心阳自然振奋。
2-3益气养阴法适用于胸痹心肺气阴两虚证。宗气不足,不足以贯心脉,行呼吸,故心悸、胸闷气粗,少气不足以息。气虚则津液不布,导致心肺阴虚,津液亏乏,心火偏亢,故证见心烦、口干、夜寐不安等证。治宜益气养阴,辅以养心安神。
2.4健脾益气法适用于胸痹脾肺气虚之证。由于脾气虚弱,宗气无化生之源,故气短、气促、体倦乏力;脾虚不运,证见纳少、便溏;水湿失于运化,湿浊留滞胸中,故见胸脘痞闷作痛等证。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利湿。脾胃健运,水谷生化有源,则宗气充足,气道通利而痰湿易去。
3治疗方药
3.1组方丹参、葛根、当归、川芎、黄芪、炙甘草、桂枝、瓜蒌、薤白、三七、生山楂、赤芍、生地。
3.2功效方中丹参、三七、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葛根、桂枝温心刚、通血脉,瓜蒌、薤白宽胸理气,黄芪、炙甘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赤芍、生地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生山楂活血散瘀、消食化积,健运脾胃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