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64层螺旋CT肺肿瘤灌注感兴趣区选择对数据可重复性影响的研究(一)

64层螺旋CT肺肿瘤灌注感兴趣区选择对数据可重复性影响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肿瘤灌注中,不同感兴趣区选择的方法对测量结果可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对15例经临床确诊为肺癌的病例行肺肿瘤CT灌注扫描。将所得图像传入工作站后以CT灌注成像处理软件处理,感兴趣区的选择采用最高灌注区、高灌注区均值和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3种方式,分别获得血流量、血容量和表面渗透性等灌注参数。以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各种灌注参数值进行变异系数、Kappa值等参数的比较。结果: 采用最大层面全肿瘤法选择感兴趣区,所得到的灌注参数具有最高的Kappa值,并且大部分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最高灌注区法测得的灌注参数Kappa值最小,并且大部分的变异系数最大。结论: 在肺肿瘤CT灌注的后处理中,以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法和高灌注区均值法划定感兴趣区,可得到比最高灌注区法可重复性更高的数据,而两种方法中又似以前者为优。

【关键词】 肺肿瘤 64层螺旋CT 灌注 感兴趣区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针对早期肿瘤的手术和放疗、针对晚期肿瘤的化疗和姑息放疗为主,而晚期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抗肿瘤血管疗法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很有希望的治疗手段,阻止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血管新生药物与破坏已有肿瘤血管的血管靶向药物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至关重要。肿瘤的生长由血供决定,在肿瘤血管生成以前,因缺乏氧、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故肿瘤的体积不会超过3mm。肿瘤的血供还决定着肿瘤的转移能力,甚至在一些肿瘤中与预后密切相关〔1〕。CT灌注评价肿瘤血管的基础在于它可以定量地反映肿瘤微血管的改变,对肿瘤的微血管生理情况和组织的代谢功能作出量化评价,对肿瘤的疗效监测,特别是抗肿瘤血管治疗具有重要价值〔2?5〕。然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CT灌注成像在方法上还很不成熟,对于灌注成像的具体操作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指南出台。而在这方面,国内外学者所作的研究也很有限。很显然,不论数据的采集还是后处理,每一个操作是否得当都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结果的可重复性。

肿瘤的血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却有着其固有的不确定性,其病理基础在于肿瘤血管自身存在的变异。很多研究显示,肿瘤血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时间、空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变异〔6?8〕,这显然会对CT灌注成像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灌注检查结果出现组内差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无法避免时间上的变异,但空间的变异是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感兴趣区来避免的。此外,灌注参数的最后取得需要观察者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其中很多环节都有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使最后的结果产生偏倚。本研究的目的便是试图通过探索一种更加科学的选择感兴趣区的方法,以期找到一种使CT灌注检查结果可重复性更高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5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肺肿块的灌注扫描,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1~74岁,平均57岁。病例中13例经手术、纤支镜活检或胸水脱落细胞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1例为支气管动脉灌注术见肿瘤染色灶,1例经临床确诊后未作病理检查。所统计病例中8例未行任何治疗,7例曾行化疗,但是近期停药6个月以上。在病例入组条件中,特别排除了严重心功能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以便使灌注的峰值时间趋于一致,同时也可防止患者检查中发生意外情况;另外,排除了病灶贴近膈肌者,以防止呼吸运动伪影对图像产生影响。

1.2 扫描技术

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内容为在平静吸气或呼气状态下屏气,以尽量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对图像产生影响。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Siemens Sensation 64),扫描程序为:首先进行全肺的常规平扫,通过平扫图像选定肺内结节病灶为动态扫描中心层面,应用随机扫描软件对选定病灶进行连续动态扫描。采用120kV、100mAs,采集层面为1.2mm×24层,重建后为7.2×4层,即有效扫描范围为28mm,扫描延迟时间为5s ,数据采集持续时间为30s,螺旋时间1.0s。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对比剂[欧乃帕克,350mgI・ml-1,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剂量50ml,以双头泵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病灶贴近上腔静脉者采用下肢静脉注射),速率6ml・s-1。

1.3 图像处理

将所得图像传入工作站后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处理,后处理软件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系统随机软件包内的BODY PCT软件。参与实验的两名医师在病灶最大层面选择、定义动脉及感兴趣区划定方面彼此保持双盲。感兴趣区的选择分别采用最高灌注区(hot point)、高灌注区均值和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3种方式。首先在灌注基线期(baseline)选取肿瘤最大层面,通过目测在伪彩图热区(图中灌注参数值最高)内选择3个大小为0.1cm2区域作为感兴趣区,选取其中最大值者作为最高灌注区(hot point),计算3点的均值作为肿瘤的高灌注区均值;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法则采用肿瘤最大层面整个肿瘤范围作为感兴趣区,软件系统计算整个所选区域的灌注值均值,划定区域内、病变以外的含气肺组织(伪彩图中为全黑)会被系统自动排除,不加入计算。以这3种方法分别获得血流量(Flow)、血容量(Blood Volume)、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3个灌注参数作为对比指标(图1,见封三)。

1.4 统计分析

将以上方法所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统计分析分为两部分。其一,旨在研究每种感兴趣区选择方法中主观因素对数据可重复性的影响,选用Kappa值作为统计指标:将两名观察者所获数据分别进行计数数据转化(灌注参数值原始数据均为计量数据),并将各自转化后的计数数据输入SPSS软件,根据两人对每项参数的不同测量值计算每种灌注参数的Kappa值。该统计方法,每个灌注参数值均由两名医生以同一组灌注图像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得到,因此,可以最大程度排除非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直观而且定量地比较每种感兴趣区选择方法中主观因素所致偏倚的大小。其二,旨在研究每种感兴趣区选择方法中非主观因素对数据可重复性的影响:将两名观察者所获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有效值,进行可重复性参数的比较。检验采用SPSS软件提供的Descriptive方法,并以所得的标准偏差和平均值手工计算数据的变异系数。以两名观察者所获数据取平均值进行检验,目的是尽量排除主观偏倚对统计结果的影响,由此得到的可重复性和正态性指标,反映的是肿瘤血管自身变异等非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结 果

两名医师分别用3种方法测得的3种灌注参数,共9组资料,所得的Kappa值见表1。表1 两名观察者以3种方法测3种

灌注参数的Kappa值

方 法血流量血容量表面渗透性最高灌注区法0.3850.3260.036高灌注区均值法0.4810.2690.220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法0.5320.5220.379 如表1中所示,第3排的Kappa值最高,即两名观察者以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法定义感兴趣区所得数据更趋向于一致,这意味着该方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更加有利于避免主观偏倚的产生,得到的结果可重复性更高。第2排除了血容量一项的Kappa值略小于第1排之外,其他两项参数大于第1排,这表示高灌注区均值法在这两项参数的测量方面较最高灌注区法仍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3种感兴趣区选择方法所获取的数据经SPSS软件的Descriptive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内结果手工计算得到的变异系数见表3。统计的结果显示,高灌注区均值法获得的各项灌注参数的资料变异系数均小于最高灌注区法,表示其资料变异程度较小,与后者相比数据可重复性相对较高。最大层面全肿瘤区域法获得的各项灌注参数除血容量的资料变异系数略微大于最高灌注区法,血流量、表面渗透性两项灌注参数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其他两种方法。表2 3种方法所得各项灌注参数的Descriptive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