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近代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侯温热潮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湿热症乃本地常见之实证,治疗上当以清热化湿,宽中健脾为治。依据胃痞之病机特点,综合大多数福建医家的经验,正确认识病因,全面分析,辩证论治,推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其效果可观。
【关键词】认识和治疗;辩证论治;临床研究
1对CAG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
普遍认为痞满的病因有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气侵犯、表邪内陷、湿热所侵、情志不和、痰气搏结以及脾胃内伤等很多方面。病机为:脾胃虚弱为其根本,实邪内阻。实邪包括寒气、表邪、湿热、瘀血、痰气等。虚实两者又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实邪内陷,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权相关;而中焦转运无权,则易招致实邪的侵扰。再如实邪内陷,日久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易产生痰湿、气滞,导至气机升降不利。因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热而潮湿,病多从湿化热,故湿热症是痞满堂见之实证。
依据胃痞之病机特点,综合大多数福建医家的经验,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治疗特点:①补益脾胃是其基,因脾胃虚弱是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根本,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不归正化,气血生化乏源,致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肌肉筋脉失养,久而成萎。故治疗本病时要以补益脾胃为根本大法,补益脾胃当以健运为先,但须防因补生滞。②补脾的同时不忘活血化瘀.,脾胃虚弱则运化不及,湿从中生,气滞不行,日久由气及血,由经入络,气血俱病,终道不利,血利不畅,胃络瘀滞。瘀血是萎缩性胃炎的病理产物,反之亦可阻于中焦,使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胃肠功能进一步紊乱。另一方面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行不畅,脏腑失养,脾胃亦可虚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致病程迁延。所以脾胃虚弱、胃络瘀滞为本病根本的病理变化。治疗上予健脾和胃、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③地理特点,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侯温热潮湿,病多湿热,且湿为阴邪,其性粘滞,热为阳邪,易伤阴液,二者常互结为患。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湿热症乃本地常见之实证,治疗上当以清热化湿,宽中健脾为治。分别采用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诸法。
2对CAG辩证论治
铁氏辩证治疗CAG病人40例,其中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养胃,温润并进法,方用一贯煎台芍药甘草等加党参、黄芪。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活血、调和肝胃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台丹参饮加苏梗。脾胃虚寒型治宜温中健脾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肉桂、附子。
方氏将本病分为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五型。将治疗组90例CAG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3个月,肝胃不和型治以蔬肝和胃,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益气、行气化湿,用香砂养胃汤加减;脾胃湿热型治以辛开苦降、散寒清热、升清降浊,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阴不足型治以养阴益胃,用养胃汤加减;胃络瘀血型治以理气活血,用丹参钦加减。对照组45例给胃复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