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发展模式的比较思考
详细内容
中西医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东西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这种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们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认识和处理疾病与健康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也就是有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着的医学模式。
东西方医学早期的发展是非常相像的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所以,任何医学都可被看作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西方医学实际上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是西方自己的观念,西方宗教传统以及诸如主观性、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等价值相关的、更广泛的理性假设的一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中医实际上是中国古人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的思想产物,是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在医学领域的延伸。传统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的医学,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和稍后古罗马时期的盖伦,《剑桥医学史》对古希腊医学的一个简单描述说:“它是一种整体医学,强调心与身、人体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绪状态、环境、饮食、锻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个传统中,要求医生应当特别重视研究每个病人个体健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它关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强调的是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主动合作。”从这段描述看,古希腊医学和中医非常相像。这种相像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古希腊医学“认为疾病是由机体内部的紊乱引起的,而不是由病原体微生物入侵引起的。”
中医相应的理论就是阴阳理论,认为“阴阳失调”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其次,古希腊医学“认为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液体,“这些液体的平衡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们的平衡与否反映在气色、气质和性情上。”体液共分为四种,分别是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某种体液过多或过少,都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中医相应的理论就是五行理论,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彼此相生相克,人体中的各种器官分别对应了五行,心是火,脾是土,肺是金,肾是水,肝是木,这样五行的相生相克就变成器官之间的相生相克,进而表现为各种体征或者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