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二季度门诊处方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二季度门诊处方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进一步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4月~6月300张门诊西药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处方书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评价抗菌药及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处方药物品种数及金额,旨在控制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使用量,控制大处方。结果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为3.07种,金额为165.24元,抗菌药使用率为49.0%,注射剂使用率为30%,处方通用名合格率为100%。结论《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院门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基本无擅自开大处方现象和滥用药品现象。
【关键词】门诊处方存在问题分析对策
我院自2010年1月起,更换了新的HIS系统,医教部此前专门组织全院各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但通过近半年的运行,仍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对我院2010年4月~6月的300例处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院门诊药房2010年4月~6月的处方,以2010年3月4日印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判断标准[1]。
1.2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每月20号的100张处方,按卫生部推荐的“处方点评表”进行处方点评,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为3.07种,金额为165.24元,抗菌药使用率为49.0%,注射剂使用率为30%,处方通用名合格率为100%。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26.7%,合理处方百分率为81%。
2结果
不合格处方57张,存在问题如下:处方前记填写不全15张;与诊断有关的错误3张;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5张;适应证不适宜与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2张;重复给药的2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的24张;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1张;超说明书用药3张;无适应证用药的2张。
2.1不规范处方
2.1.1儿科、新生儿科不写患儿实足年龄,未精确写到月、天,漏填患儿体重。
2.1.2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2.1.3诊断错误如某医师的所有患者患同一种病;男性患者妊娠。
2.1.4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2.2不适宜处方
2.2.1适应证不适宜与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患者虽然具有某适应症,但医生在选用药物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而选用了不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物,用药出现禁忌症或慎用或抗菌谱不适宜。
2.2.2重复给药的如中医妇科有卵巢囊肿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双橘颗粒+小金丸。
2.2.3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妇科的医生外用药物皆“PO”,儿科、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应用频次不合理。
2.2.4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如个别医生将缓释剂型掰开服用。
2.3超常处方
2.3.1超说明书用药包括超适应症、超低年龄、超给药方式、超禁忌症、超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