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发展报道的宏观策划(一)

发展报道的宏观策划(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发展报道 框架 策划

  近几年,发展报道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新闻实践的一大景观。2009年10月1日22:00,我用百度搜索“发展报道”,出来1960万条;对比前次记录,2007年8月22日19:00的同样搜索,百度是151万条;①仅仅两年,增长近13倍!

  究其原因,发展是中国最基本最前沿的新闻事实;发展与受众生活多方面密切碰撞;发展报道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展报道在媒体间互相借鉴和传播。这些原因都会长期存在,发展报道还要大发展。本文讨论其宏观策划。

  新闻报道的宏观策划,是统筹媒介的新闻生产,要点是建构筛选新闻的框架和生产新闻的网络,它决定“本媒介”新闻报道的重点与特色。

  筛选新闻的框架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综合部副主任徐立军说,中心要求采编人员对中国社会有个基本目录单,包括社会问题单、社会热点单,如现在老百姓关心什么?这可能包括医疗、房价、就业等。不同社会热点和问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这两年要关注什么,某个事件爆发,它和目录单中哪个问题相关联,已有储备是什么,事件来龙去脉怎么样,大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这都要了然于胸。虽然每个选题看起来动态性很强,但它一定在这目录单中。只有把某个具体问题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下报道,才能真正让观众明白是怎么回事。②

  这目录单就是央视筛选新闻的框架。如吉特林所言,媒介框架是认知、解释和表达的连贯模式,是筛选、强调和排除新闻报道的过程,框架保证记者们能快速、常规地处理大量信息:对信息识别、纳入认知类别、包装后有效地呈献给大众。③――简直就是对央视目录单的功能说明嘛!央视框架的特殊在于,它取中国发展的视角,关键是那句话:不同社会热点和问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其根源是发展的阶段性,各阶段有发展重点,由此带来不同的热点与问题。

  进一步问,这框架怎么来的?理论家认为框架有两个来源,一是个人或团队意识,二是超越个人与团队经验的文化。21世纪初,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化,这是最根本的大局,是覆盖和渗透一切领域的大文化。把这个因素鲜明提出,从哪些方面报道中国发展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全面现代化包括六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与人(个人意识与行为),就是发展报道的所有领域。

  这只是推论吗?看个实例。2000年11月,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深圳商报》推出160版大特刊――《经典深圳》。以10大栏目凸现深圳发展20年:《听当事人讲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政治发展,笔者注,下同);《听先行者讲决策的故事》(政治发展);《听亲历者讲敢闯的故事》(经济发展);《听创业者讲奋斗的故事》(经济发展);《听外地朋友讲深圳的故事》(社会发展);《听新老客家人讲移民的故事》(社会发展);《听特区人讲新词语的故事》(文化发展);《听市民讲新生活的故事》(社会发展);《听弄潮者讲大海的故事》(深圳的出口贸易,环境发展);《1000名深圳市民1000个真诚告白》(个人的成长、感受、祝愿等,人的全面发展)。它是在中国发展也即中国现代化的六大领域中选择突出了10个方面,来讲述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④

  看了些新中国60周年报道,不少媒介在做“60年60人”,或60事、60书、60问等等,按这个思路,80年要做80人,“祖国万岁”要做1万人!――不在乎人数多少,而在“60人”已经出现一个突出问题:某些领域人挤人,另一些领域又人迹罕至!如果我们把握其原理――“六大领域中选择突出”,再做大型或专题策划,会不会做得更好?!

  发展=现代化,所以,发展报道=中国现代化报道。现代化六大领域,相应地,发展报道也一分为六:经济发展报道、政治发展报道、文化发展报道、社会发展报道、环境发展报道、人的全面发展报道。把它具体化为央视的目录单,不仅可以框定此时此地的报道重点,还可以发现哪些领域“报道过度”,哪些“报道不足”,以此为据调遣记者。

  记者再用两种方式:细分与嫁接,把媒介框架落实为新闻报道。大致步骤是:1、深入采访区域,驻站或跑线。2、“细分”发展领域,缩小寻找范围。如环境发展分为自然与人文,前者是生态改善报道,后者是城际、省际、国际关系报道。细分的范围,就是记者要特别盯住的此时此地发展的阶段重点。3、发现新闻“点”。新闻关注事件而非常态、关注个人而非群体、关注推动故事发展的载体、冲突、细节等等,这些记者的新闻敏感,同媒介框架一结合就出货。《河北日报》记者采访省测绘局,发现5年出了7版交通图,写出《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报道河北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4、看此发展点能否“嫁接”其他领域的发展点。《西藏日报》获中国新闻奖作品《家庭开旅馆 农民办公司 青藏铁路正在改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就是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嫁接,呈现青藏铁路给农牧民带来的多种变化。

  生产新闻的网络

  发展报道的宏观策划,还要把媒介框架用制度来落实:重新安排新闻生产网络。依据三个公理:“我”的受众只对发生在某些地点的事情感兴趣;只对某些组织的活动感兴趣;只对某些话题感兴趣。这是“本媒体”选材的三道门槛,更是调配记者的三种制度:地理边界化、组织集中化、主题专门化。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