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探析(一)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探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融媒体”时代为大学新闻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新闻学教学改革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可以从多学科知识、多种传媒技术和媒介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改进与创新,同时注重新型师资力量的培训。
  关键词 融媒体 新闻学 专业教学
  
  “融媒体”时代即媒介融合形态的社会时代。“媒介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的作业模式催生的“融合新闻”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以信息海量、双向互动性、共享性、全时性等优势独树一帜的数字媒体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综合表现方式,受众群体激增。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占据网络高地,发挥网络的多媒体综合性,形成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
  在这样的媒介发展趋势之下,高校的新闻学以及相关的传媒类专业教学应当及时地进行专业研究与教学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传媒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新闻专业教学较之于传媒业界往往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更要求同时作为新闻学研究者和传授者的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不断更新的传媒业发展面前处于优势领先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提出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教学新思路,首先要先了解“融媒体”。
  
  一、“融媒体”的特点
  
  1 新闻业务整合中的资源共享
  “媒介融合”突破媒体之间的限制,整合所有的媒介,统一规划与协调,资源共享、建立新的新闻采编流程。首先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然后再根据各自受众的群体分类将新闻内容加工为文字、音像等形式,制成不同文本风格的新闻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媒体平台传播给受众。同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
  这一特点的完美体现来自媒介整合的先锋――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立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NewsCenter)”,它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进行媒介融合试验比较成功的典范。2000年,该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造了一座传媒大厦,将属下的《坦帕论坛报》、网站Tampa Bay Online、电视台WFLA-TV集中起来运行。虽然这几家媒体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但实行资源共享。集团设立“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管理协调三种媒介传播渠道的信息分流工作。大楼内部设有统一的突发新闻指挥台,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新闻传递给分布在其四周的三家媒体,并有专人指挥、协调对新闻的采访,力求让三家媒体在采访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新闻信息传播的流畅性和新闻业务的协调性。
  2 新闻载体性能数字化
  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发展至今已经呈现边缘淡化、相互融合的传播形态。传播终端数字化,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纷纷介入到传播终端的领域中,与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推出各种数字终端来作为新闻内容的载体,进入到人们的信息生活中。
  有研究者认为,“经历了150年的历史进程,电信业和传媒业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从各自独立的产业状态逐渐发展为大媒体产业。基于产业融合而诞生的大媒体产业是一种具有跨国家、跨专业、跨媒介特点的新型产业生态和产业群。”大媒体产业的形成打造了统一协调的技术基础和网络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的数字化竞争力,推进新闻载体性能数字化进程。
  3 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
  “融媒体”时代首先摒弃单一的传播形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Flash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打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信息产品。有研究者认为,“媒介融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多更方便的根据信息内容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进一步与传播的载体分离,载体的使用将完全服务和服从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