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关于小儿安全用药的探讨(一)

关于小儿安全用药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作者:付燕,王应建,朱绍莲,丁绍红

【关键词】 小儿 安全用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的种类及数量在急剧增长,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的情况,这是用药不安全的隐患。小儿体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因此用药安全更受关注。

1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与用药

1.1 婴幼儿体内代谢酶特点与用药

婴幼儿体内含有较多的胎儿血红蛋白(HPF)。HPF易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婴幼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活性低,故本身有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倾向。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硝基化合物、PAS(对氨基水杨酸钠)、非那西丁、氯丙嗪、磺胺类等,均可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1〕114?115。由于婴幼儿体内过多的胆红素亦依赖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外,为不使血浆中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引起中毒,机体本身提供结合力很低的血浆蛋白(胆蛋白)与之结合。如用一些与血浆蛋白结合力更高的药物如维生素K1、吲哚美辛、地西泮、磺胺类、苯巴比妥、氯唑西林、头孢曲松等〔1〕110,能将胆红素从结合部位置换出来,使血浆中游离胆红素浓度急剧增加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脑病,因此,应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力强的药物。

1.2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与用药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其胆碱能神经与肾上腺素能神经调节不平衡,血脑屏障不成熟,对各类药物表现出不同反应。如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对婴幼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特别明显,不宜应用〔2〕36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使婴幼儿听神经受损,而成聋哑儿。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脑炎”,当血药浓度达8~10 U/mL时,即可能引起和脑炎症状相似的高烧、头痛、惊厥等症状的“青霉素脑病”。喹诺酮类药可致颅内压增高。氨茶碱虽然不属于兴奋剂,但却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用时也应谨慎。

1.3 小儿消化道特点与用药

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通透性高,吸收好,药物过量易引起毒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引起婴幼儿肠粘膜坏死、回肠穿孔、胃溃疡,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水杨酸类药可能引起胃穿孔。小儿若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宜用饮食疗法、抗感染及体液疗法,不宜过早使用止泻剂。

1.4 小儿泌尿系统特点与用药

婴幼儿泌尿系统不成熟,易受药物伤害,如氨基糖苷类、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多粘菌素等。小儿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调节代谢功能差,对影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药物特别敏感。如长期或大量应用酸碱类药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调,应用利尿剂后也易出现低钠、低钾现象,故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

1.5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与用药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应注意药物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小儿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苯妥英钠可使骨骼脱钙和生长障碍〔1〕113。含铁食物可使小儿牙齿黑染。含激素营养补剂如蜂皇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小儿性早熟。雄激素可促进小儿骨骼生长,长期应用常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钙可引起小儿佝偻病。四环素类可引起小儿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小儿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可导致幼年动物软骨发育障碍,小儿应慎重使用。

2 小儿不合理用药及危害

2.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易导致二重感染

有文献报道,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9%〔4〕。婴幼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4〕,有的不恰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既不能缩短其病程,亦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