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一)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抑郁症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 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 w、2 w、4 w、6 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治疗各时段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米氮平组显效时间较帕罗西汀组快,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且米氮平很少引起性功能障碍。 结论 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 米氮平;帕罗西汀;抑郁症;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米氮平(商品名:瑞美隆)是一种新型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NaSSA)抗抑郁剂;帕罗西汀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了解两种不同药理作用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或酒精过敏史、妊娠或哺乳妇女、筛选阶段和治疗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5分者。共入组64例,随机分为米氮平组(研究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18 a~53 a,平均(33.1±14.4) a;病程6 w~3.2 a,平均(16.6±10.8) w。对照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16 a~54 a,平均(32.8±11.7) a;病程6 w~3.6 a,平均(16.1±12.5) w。以上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入组前均进行1 w的清洗期。研究组给予米氮平治疗,起始计量30 mg・d-1,最高剂量45 mg・d-1,平均剂量(33.3±6.3) mg・d-1 。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起始剂量20 mg・d-1,最高剂量40 mg・d-1,平均剂量(28.3±5.6) mg・d-1。治疗期间可酌情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

  1.2.2 疗效评定

  由2名经过培训的主治医师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 w、2 w、4 w、6 w末采用HAMD、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一致性检验Kappa=0.85。疗效标准以HAMD减分率判定,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以CGI总分变化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2.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α=0.05。

  2 结果

  2.1 显效时间

  研究组6 d~10 d显效,平均显效时间(6.4±2.2) d;对照组12 d~17 d显效,平均显效时间(14.3±4.8) d。两组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463,P<0.01)。

  2.2 临床疗效

  研究组痊愈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2例,5例,有效率8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6,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略)注:两组间比较*P<0.0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 w末比较△1t=17.48, △2t=51.53,△3t=16.70,△4t=16.49,P均<0.01

  由表1可见,两组间第1 w HAMD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

  2.4 两组CGI评分比较,见表2。表2 两组CGI评分(略)

  表2显示,两组间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5 不良反应

  根据TESS量表评定结果和有关不良反应记录,在持续6 w的治疗中,研究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眩晕、头痛各4例,过度镇静、疲乏、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各5例,但程度较轻微。对照组主要有:口干8例,便秘、兴奋激越、失眠各4例,眩晕、头痛各7例,心悸、震颤、恶心、呕吐各3例,性功能障碍7例(其中性欲下降4例,射精抑制、女性性快感缺失各3例)。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未影响正常的研究。

  2.6 实验室检查

  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增高1例;对照组ALT增高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血、尿常规两组均未出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