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和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一)

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和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一)

详细内容

作者:郭姣,杨红,齐平,黄树林,温斌,周泉

【摘要】 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平台和阶段式实践教育体系”,形成三级实践教学的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于办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关键词】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平台;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A favorable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in running the university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Platform of Teaching Practice by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 Research, and the System of Phase?mod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hrough forming an innovativ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ed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personnel via three?leveled practice and teach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ly raised and the prehensive level of running the university has been remarkably enhanced.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 research; practice education platform;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innovative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我们坚持特色,适应发展,依托优势,锐意创新,不断探索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转变,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教育,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平台和阶段式实践教育体系”,形成三级实践教学的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于办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五级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药人才的根本。近十年以来,学校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实施创造性教育”的理念,加大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建立了不同层次、各具特色和功能的五级实践教学平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
  
  (一)建设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构建基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该平台由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等构成,通过发挥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带动作用,指导学生早期接触和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基础创新活动。
  
  学校为培养和引进的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配置专门的实验室和设备条件,并设立了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较好地保障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制定科技奖励制度,并把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纳入工作量考核,鼓励老师引导学生进入工作室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就接触科研,老师严谨的科研作风、研究思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科研思维,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

  (二)建设二级院系实验中心,构建示范性实验教学平台
  
  该平台由二级院系实验中心组成,各二级院系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推行实验教学改革,增设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成为学生科技活动和第二课堂的重要场所。
  
  2002年以来学校整合资源,加强了二级院系实验中心建设,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的实验平台,如“模拟GMP实验室”、“临床医学模拟实验室”、“数码互动中药标本室”、“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药理药效评价实验室”等。而且特别设立设备购置专项经费,鼓励二级学院和课题负责人利用科研经费购买仪器设备,并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加快了二级院系实验中心平台建设,学生可以自由的将科研设想在此平台进行实验论证,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建设三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平台
  
  该平台主要包括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医药科技信息中心等,是我校师生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此平台,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保障。
  
  学校不断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条件配置,建成设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服务一流的分析测试中心,按照国家SPF标准,建设集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和实验于一体的实验动物中心,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科技信息中心,学生通过数据库和科技信息库可以迅速便利地查询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各种前沿的科研信息,三大开放性公共科技平台成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园地。

  (四)建设科研机构及重点实验室,构建培养专业技能的特色平台
  
  该平台包括各相关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特色平台集中了我校优势的学术领域,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和先进技术,学生参与高水平的专题研究,是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
  
  近几年来,学校发挥以药为主的应用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对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健全和规范管理,加快研究所的建设,使我校的研究机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教育厅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技术与制药重点实验室及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平台等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的联合共建,构筑了先进的新药研发基地。该平台每年接受近800名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学生涉足到高水平的科研实践,开拓了视野,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高,为创新人才自身素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产学研基地建设,构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平台
  
  该平台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多形式的科研及教学实践联合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在企业实践可以较早的接触社会,同时接受企业文化以及创新理念的熏陶,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产学研基地建设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培育了科研团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水平,从而带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