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

详细内容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计算机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分别实现特定的教学要求,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本科阶段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实践教学与学校的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计划和课外赛事,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生阶段,大多数研究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科研项目的关键技术中提炼论文课题,定期参加系里组织的学科前沿研讨和学术报告,取长补短。多来年,计算机系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研究与探索能力的人才,并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同。

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特色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让其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实践教学体系,计算机系安排了一系列教学环节,通过开设“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使学生从“认识计算机科学”逐步到“热爱计算机科学”,最后到“学好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为配合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每门课安排不同学时的课程实验,强化学生动手实践,引导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提出“作为一名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当一次总工程师,设计自己平生的第一台计算机系统”的口号,课内外共安排48学时的实验,每3名同学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硬、软件组成相对完整的全新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调试任务。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一致对硬、软件系统在功能划分和具体实现方面的关联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课程还初步调整了部分学生喜软怕硬的心态;专业课学习阶段,课程实验、设计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注重挖掘个体潜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例如,嵌入式系统在课程设计时实验比例较大,安排了5次从易到难的基本实验,1次创造性实验,目的是通过编写嵌入式系统中的操作系统和底层软件以及随后在实际硬件系统上的调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其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系在大三暑期安排为期5周、共200学时的专业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计、制作、调试和完成一个综合实验。同学们认为,专业实践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鲍丽薇冯建华胡事民蔡莲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摘 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注重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针对其中部分环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