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高等学校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和思考

高等学校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和思考

详细内容

我校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政府对我校教学设备的投入比较大,学校从1993年起就在全校所有专业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1993年至1995年。当时第一门课程叫做《微机应用基础》,主要基于DOS平台,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WPS和电子表格软件LOTUS1-2-3等知识,各专业学时数从36学时到72学时不等。

(2)1996年至1998年。1996年课程统一更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平台升级到Windows 3.0,主要讲授微软的Office 6.0,学时数统一为72学时。

(3)1999年至2001年。1999年升级到Windows 98平台,内容以Office 97为主,开设了课程教学网站,并为部分班级学生开设Web和FTP虚拟目录,学生可以通过FTP上传作业,并通过Web虚拟目录浏览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

(4)2002年至今。2002年升级到Windows 2000以及Office XP,并为所有学生开设Web和FTP虚拟目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辅助教学环境。同时,课程改名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将教学内容分成文商类和理工类两大类,前者的学时数为54学时,后者仍为72学时。对文商类学生单独开设《Inter及多媒体应用》课程,同时在理工类教学中增加了多媒体基础、网页制作课程。

学校以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逐步降低理论部分所占比重。每届学生学期考试不及格比率大致在10%至15%之间,部分班级超过了20%。另外,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一直以来都由学校老师自己编写,并在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已成为我校首批精品课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