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素质教育中的评价形成(一)

素质教育中的评价形成(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章以形成性评价在素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为题,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优点,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 形成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素质评价能提供教师教学的反馈消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最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以素质评价在素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为题,对如何构建活力课堂、促进学生发展进行了探讨。
  
  1 素质评价的概念、优点
  素质评价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素质评价运用得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素质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方法,教师必须应对各种复杂情境,引导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从而帮助他们快速学习,将来成为较好的学习者。
  
  2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素质评价的有效实践
  1)虽然评分小心、谨慎,但通常并不能为如何提高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有些教师指出:应该进行素质评价,但在目前的教育情境中,其实施是不现实的。
  2)诸多评价方法在学校评价实践中应用并不普遍。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惯性教学问题。教师较为强调作业的数量和上交情况,而往往忽略学习的质量。教师使用的测验手段鼓励了死记硬背和表面性学习,他们甚至认为测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许多教师并未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一致,而且教师间沟通也不够。(2)消极影响。过分强调评分和等级,不重视学习的诊断和给以有用建议;现行评价方法使学生认为其主要目的是竞争而不是个人提高,结果使成绩较差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学习能力”。(3)评价的管理角色,评价结果反馈似乎服务于社会和管理功能,牺牲了对学习的诊断。教师通常能够预测学生外部考试的结果,但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知之甚少。分数、等级用于记录、备案,而不是用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了解其需要。
  2.2 缺少政策的有效支持
  素质评价没有得到政策的有效支持。虽然教育部门强调由教师进行的素质评价很重要,担在制定评价政策时,忽视发展素质评价,以“总结性评价”衡量教师的贡献,对其所做的“素质评价”工作几乎没有注意。只能提供学生学业成绩总结性的结果而不是有效的诊断,因此并不能为教师进行素质评价提供充足的信息。
  
  3 素质评价的方法
  3.1 激发学生自尊
  许多学生满足于“过得去”,要进行素质评价必须改变学生这种心态。为了提高学习而进行的评价,其反馈信息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自己,如果教学关注奖励、等级或班级排名,那么学生就会寻找获得好分数的方法,而不是提高其学习。只要没有能力、竞争、与他人相比较这些拦路石,学生借助这此信息,就会取得进步和成功。从这个角度讲,如果素质评价使用得当,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武器。
  3.2 学生的自我评价
  许多成功的教育改革把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提高素质评价的方法。二者的结合并非偶然,而是不可避免的。首先,需要指出,学生进行自评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信度问题。学生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时通常是诚实、可信的,他们甚至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任何人要进行学习,对其努力的反馈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方面:(1)对要达到的目标的认识。(2)目前状况。(3)对消除前两者差距的途径认识。这与人们的学习过程是一致的。因此,素质评价要有成效,必须训练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3 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师希望采取互动学习是基于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潜力这一信念。有效的素质评价不仅仅包括观察和测验,还需要对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门进行详查。应把学生对教授知识的理解纳入教学计划中。给学生表达自己理解的机会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使素质评价有助于学习,只有这样,素质评价才能起作用。
  3.4 科学地评价学生测验结果和作业
  课堂上的测验、考试及作为家庭作业的其它练习也是提高反馈作用的重要方法。一个好的测验能成为学习的机会。经常进行小测验比长时间进行大测验效果好,试题质量取决于是否与主要的教学目标相关。反馈如果能够就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给予专门指导,而不是只给分数或等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以怎样的形式把考试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其明白自身的优缺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