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导入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导入法
论文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入语,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因此,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所谓导人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内容或一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人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引人人胜的导人语,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因此,课堂导人语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首先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人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人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人要切合学生实际。
在近些年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对课堂导人语的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一谈我使用的几种课堂导人法。
一、复习提问导入法
通过对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在温习巩固前面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基础之上,引人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接受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讲到中国外交关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外交状况,然后提问:新中国的外交状况是如何呢?今天的中国外交又是如何呢?学了本课后,你们就知道了。
二、歌曲导入法
针对初中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来导人新知识的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我在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气势宏伟的歌曲,把学生带人创设的历史情境中,然后我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自然地引导他们迅速走进了历史。
三、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重在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人所要讲述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上课后,首先用录音机放出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学生的胸膛。音乐已经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了耻辱的岁月……“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什么事变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个事变说起。”随后,出示课题。这样的导人语最能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四、实物导入法
运用历史留存下来的一些实物,引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如在讲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前,我准备了几枚圆形方孔的铜钱,上课时先展示给学生,然后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枚秦统一使用的货币―圆形方孔铜钱,这可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宝贝,大家可以互相传着看一看,注意:上面写着‘半两’两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这样导人,使学生觉得历史不仅是在课本上,而且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