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一)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其目的是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关键词:数学 研究性 情感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有两种,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它是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当然也包括数学。在数学教育中,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开展模式是数学研究性课题。它在不破坏数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同时,在数学的学科教学中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活动。数学研究性课题是数学学科中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和提升,它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二、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最好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之一。
  三、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比如,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定理、公式。对于这些定理、公式的学习,很多教师往往采取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加以证明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们要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半独立或独立发现结论,以及如何证明自己发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