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学科渗透德育的特点,学科德育应如好雨,知时节,潜入夜,细无声。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关键字: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终身理念。十多岁的孩子怎么成长,除了自我修为外,还需要老师的教导。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还需渗透德育教育,春风润物般地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教师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又是开展德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整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
  二、深入挖掘,在讲授中播撒德育种子
  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教材中熠熠生辉;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壮丽河山,在课文中有充分体现。通过美丽的传说、壮观的湖光山色,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带领学生在课本中聆听勾践灭吴的故事;游览雄放瑰奇的黄山,富饶秀丽的天山,清新美丽的白洋淀,秀美的西湖,威武雄壮的山海关,这些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光彩。每每讲到这些优秀篇章,笔者都会精心准备,细致讲解。或饱含激情,直抒胸臆;或娓娓道来,点滴渗透,力求做到自然得体,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挖掘教材资源,经典课文重锤敲。现在的中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我就利用一些课文进行教育。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这里让学生感觉到坐享其成、好吃懒做、挥霍浪费均是可耻的行为。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文章处处彰显著美的境界和德育内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的是人生不如意时不要消沉,坚信自己一定会迎来灿烂前景的生活态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示的是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我的叔叔于勒》告诫人们亲情不能忘;《出师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限忠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引导塑造学生自己的良好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