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讲“活”初中政治课的几个策略(一)

讲“活”初中政治课的几个策略(一)

详细内容

谈起政治,人们便把它与枯燥无味联系在一起,不少学生认为该课内容空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少教政治课的老师也总觉得信心不足,感到政治课难教。其实,在政治课教学中,努力探究语言、运用语言,使政治课兴趣盎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流畅
  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教师还需要熟读教材,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为学生所体验,是学生乐于接受。
  二、语言生动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语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了这些内容的可识、可记、可信度。
  其次,语言的多变。教师同一内容上,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把重点内容讲清楚,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
  三、语言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