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平胃散对湿阻中焦模型醛固酮和神经降压素的影响(一)

平胃散对湿阻中焦模型醛固酮和神经降压素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揭示湿阻中焦证的本质并阐明平胃散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及平胃散组ALD均明显降低(P0.05),平胃散组NT减少(P0.05)。结论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是湿阻中焦证的病机变化之一;而其中调控NT水平可能也是平胃散的直接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湿阻中焦证 醛固酮 神经降压素

湿邪致病是传统中医病因病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多发性、复杂性、难治性、隐匿性与变异性等特点〔1,2〕。根据中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理论,无论内、外湿邪皆易损伤中焦脾胃,从而在临床上多易导致中焦湿阻证的出现。纵观近年的研究资料,发现对湿阻中焦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形态变化及胃肠道消化吸收运动机能的改变等方面〔3~7〕,对于水,电解质代谢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我室认为本证多与水盐代谢失衡有关,现将醛固酮(ALD)、神经降压素(NT)两种水盐调控激素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一级实验动物, 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动物购回后适应性喂养3 d,造模法按照参考文献〔8〕的方法加以改进,实验室温度25℃~29℃,随机取30只大鼠为造模动物,每日称重后定时放入水深20 cm,水温24℃~25℃的水槽中游泳15 min。游泳完毕,立即予2 ml约4℃自来水灌胃,然后将动物置于笼底有4 mm水深的养笼中饲养,自由进食饮水。上述过程1次/d,连续5 d。之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组。剩余10只作为空白组。动物造模成功后,取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于次日称重后采血送检。平胃散组按4 g/kg每日灌胃,自然恢复组则代以自来水。第4天称重后灌胃、1 h后采血送检测定。

1.3 试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抑肽酶,ALD,NT,ANF放免分析试剂盒,均由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同位素室提供。

1.4 标本收集与制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LD,ANF,NT;取胃,肠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镜检。

1.5 数据处理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组计量数据均采用±s表示,采用单因数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形态学观察镜下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胃、肠黏膜厚度明显减少(P0.01),胃黏膜表层上皮轻度混浊、肿胀、变性、结构不清,并可见炎性渗出、水肿;小肠绒毛肿胀、绒毛间质炎细胞浸润,腺管间水肿明显,黏膜呈糜烂和轻度炎性渗,其上皮变性、肿胀、坏死。这与相关报道吻合,可以说造模比较成功。

2.2 各组血浆ALD、NT的浓度变化情况见表1。表1 各组大鼠血浆ALD、NT的浓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P0.05; 与空白组比较,●P0.05; 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