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直观教学、联系生活、挖掘好奇心、小组竞赛等四种方式详细具体地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问题。
关键词:直观教学 联系生活 小组竞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此可见,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最大的动力,它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现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激发兴趣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来诱发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直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直观教学要精心设计,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调语言的作用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岁左右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更喜欢认识直观的、具体的和形象化的事物。如我在讲勾股定理的时候,找来了三节木棒,一节是30厘米,另一节是40厘米,还有一节为50厘米,并告诉大家可以任意来拼三角形,并且全部是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动手都来试一试。于是,经过大家的反复探究,终于很直观生动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所具有的局限性,不能滥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谨慎考虑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二、激发兴趣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来引发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许多学生因数学的枯燥无趣、抽象难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为了更形象透彻地讲好最小公倍的问题,我特地联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大型机械加工厂。利用课余时间,我带全班学生实地去车间参观了一下,并根据车间情况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已知:①我车间一共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者小齿轮10个;②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我厂总调度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呢?学生们在车间现场切身地感受了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都下定决心要把数学学好,兴趣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三、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经常是由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给学生们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讲丢番图的墓志铭。丢番图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46年到公元330年之间。他对代数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他的“墓志铭”是用诗歌形式写成的: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下列数目,
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
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
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
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
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
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
才和死神见面?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到底活到多少岁?
诗歌一出现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一句一句地读,一步步地想,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很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一类问题。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数学史,在引入概率时讲讲赌桌上的概率缘起,让学生欣赏一下埃舍尔运用递归思想创造的美丽版画……让我们还数学以新奇,给学生以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