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方式 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抓住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师“独霸”讲台的传统模式为师生同登讲台的互动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
师生要共搭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能力。训练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传统教法――讲授的是教师,听讲的是学生,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满堂灌”,向积极创新、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转变,以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要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因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也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当然效果会更好。
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要教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并鼓励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